联系我们 |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搜索表单

今天是第29个世界读书日。纪念馆开展向周边小学、社区、驻宁某部队公益赠书行动。所赠书籍囊括南京大屠杀史、国家公祭、文物藏品、国际和平城市等题材。

让孩子们从书中了解历史

23日下午,纪念馆工作人员将史学书籍连同书架一起送到南京晓庄学院第一实验小学大队部。“紫金草微书吧”紧挨着学校少先队队刊并排放置。

六(1)中队队员陈亦潇成为第一位小读者。他五年级时曾在纪念馆做过紫金草宣讲小使者。他捧起一本《南京不会忘记》丛书之《明妮·魏特琳》看起来。陈亦潇觉得在学校里看到南京大屠杀历史书籍很有意义,“我们学校是离纪念馆最近的小学,通过读书,同学们能更加深入地了解历史,从而更加热爱祖国、珍惜和平。”

纪念馆每年都接待南京晓庄学院第一实验小学的高年级学生来馆参观学习。为了让大家在仪式感中获得更真切地体悟,纪念馆还组织学生们参加升国旗、撞响和平大钟仪式。纪念馆同时吸纳了该校部分优秀学生来当紫金草宣讲小使者。陈亦潇就是其中一位。此次纪念馆在学校大队部设置“紫金草微书吧”,是对大家以往活动的有力延伸,让同学们通过阅读史书,更进一步了解发生在自己城市的那段黑暗历史。学校大队辅导员助理季娜老师表示,他们计划组织三至六年级18个大队委每人读一本,再在各中队会上分享读书心得,从而激发更多队员的阅读兴趣。

史书将在社区居民中流动

“紫金草微书吧”同时在南京市建邺区莫愁湖街道江东门社区图书馆设立起来。社区图书管理员申凡表示,他们将借助社区网格群,向社区居民推荐阅读。“平均年龄60岁以上的老年合唱团成员、社区内上学的孩子等,都是我们图书馆的常客。大家都住在纪念馆附近,本身对这段历史有一定了解。希望大家通过阅读,更进一步了解历史。我们紫金草微书吧的书籍将以一个月为借阅周期,在社区居民中流动阅读起来。”申凡说。

杨梦秋 摄

推荐一张适合孩子阅读的书单

《南京那一年》

适读年龄:自主阅读6岁+

《南京那一年》,将镜头聚焦1937年破城前:以时间为序,呈现那年南京人民在元宵、清明、端午、中秋等几个重要传统节日里的生活,文字从温情、充满生活气息,渐渐转向悲伤。画面从明媚美丽逐渐过渡到灰色黑暗。1937年南京的美好与毁灭被娓娓道来。

清明

七月的玄武湖

中秋节冷清的夫子庙

1937年的豁蒙楼

文人重阳节相聚

被飞机轰炸的南京城

灰暗、毁灭

《心形雨花石》

适读年龄:自主阅读:6岁+

1937年日本轰炸机到来前,“我”家住在南京评事街一座五进的大院落里。“我”百日那天,佣人方妈的儿子,来到“我”家。中秋节那天,方妈带着哥哥出去买花。等他们回来,“我”家已经变成了一片废墟,除了飞行员爸爸和“我”,全家丧命。方妈带着哥哥和“我”去找爸爸的飞行大队,得到的却是爸爸唯一的遗物——一块雨花石……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读本》

适读人群:中小学生

这是我国第一套专门讲述南京大屠杀历史真相,并结合课堂教学的历史读本。小学阶段的《血火记忆》以时间顺序为线索,以南京大屠杀历史事件中的关键人物为切入点,以故事的形式,有侧重地介绍南京大屠杀的基本史实。初中阶段的《历史真相》则以重大史实构成的历史发展脉络为主线,强调了以点串线,呈现历史真相。高中阶段的《警示思考》则以有关重大历史事件为主线,通过若干主题,直接把史料展现出来。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读本》(分小学版、初中版、高中版)

《黑色记忆 南京大屠杀》

适读人群:中小学生

《黑色记忆 南京大屠杀》,大量选取普通人物的真实故事,展现了历史的复杂性和可探究性,细微情感直抵人心。文章在语言表达方面尽可能避免使用残暴血腥的字眼,后期编辑时,还增加了漫画插页,让大家在阅读过程中转移注意力,减少对内心的冲击。 

书中插画

《烙印 南京1937》声音绘本

适读群体:中小学生

《烙印 南京1937》是纪念馆出品的一本有关南京大屠杀史实的“物件画册”。通过100余个水彩画绘制的小物件,表现1937年南京大屠杀发生前、发生期间、发生后的历史片段。这是一本有“声音”的画册,扫描每页二维码,即可收听志愿者倾情讲解物件背后的历史故事。

《拉贝日记》(青少版)

适读群体:中小学生

《拉贝日记》(青少版),在内容上,对暴行的篇幅作了压缩,增添了拉贝手绘图、大幅历史图片、译者导读及延伸注释,增强了知识性,提升了阅读亲近感;在形式上,每本书配备专属书签,版式设计新颖,字体疏朗易读,舒适护眼。

《宁生,宁生》

适读群体:中小学生

《宁生,宁生》是南京市长江路小学英语教师、陈伯吹国际儿童文学奖获得者杨筱艳的力作。2017年12月13日第四个国家公祭日那天,她看到纪念馆官方微博上发布的一张海报。图片上有两个孩子,一个在1937年,一个在2017年,隔时空相望。这幅绘画作品深刻地印刻在她心上,由此定下了故事的梗概:写同一座南京城,同名同姓的两个宁生,一个,在日寇屠杀下顽强求生,述说着昔日一座城的劫难,一个民族的屈辱史;一个,在和平年代里渐渐成长,述说着当下一座城的繁荣,一个民族的复兴梦。

《荆棘丛中的微笑》系列

适读群体:中小学生

杨筱艳的另一部儿童小说《荆棘丛中的微笑》,同样以南京大屠杀历史为背景,分小丛、吴安两册。杨筱艳是老南京人,《小丛》原型正是她外公外婆和两个未曾谋面的舅舅的故事:小丛一家原本生活在南京,经营一家照相馆。随着广播里前线的战况不断传来,大家脸上的阴影也越来越重。终于,小丛和六岁的弟弟虎子跟着父母开始了逃难的旅程,他们的目的地是遥远的山城重庆……《吴安》主人公本是南京一家盐水鸭店的小学徒。1937年,南京城破后,吴安与父亲在城中安全区里的难民营里结识了在此躲藏的军人陈随民。为了更好地伪装成平民,陈随民买下了吴安这个“儿子”。这对特殊的“父子”开始相依为命,伺机出城。然而,出城困难重重……


联系我们 |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