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搜索表单

9月即将过去,这一个月两位侵华日军“慰安妇”制度受害幸存者与世长辞,纪念馆举行仪式化教育活动,“永远的铭刻——抗战历史记忆版画展”开幕,34国近300名留学生汇聚纪念馆共话和平……

“a powerful and thought-provoking experience”

9月21日是国际和平日,全球34国近300名留学生汇聚纪念馆,近距离“触摸”历史,用鲜花共绘“和平”。活动结束后,外国同学们纷纷在自己的社交平台分享心声。

译:在国际和平日参观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是一次震撼而发人深省的经历。在一个因冲突和分裂而四分五裂的世界里,人们清楚地认识到,没有和平,就没有值得追求的未来。这座纪念馆深刻地提醒我们,缺乏和平可能造成恐怖,也让我感受到自己对增进各国和文化之间和谐相处担负着很重的义务。正是通过这种思考,我们才能希望为子孙后代建设一个更加和平与繁荣的世界。

译:侵略/战争不能解决世界上的任何问题。我们可能有不同的观点、肤色、种族、宗教信仰,但是我们应该有韧性。一切都是为了和谐相处,并且尊重别人的观点。今天我来到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对这些被侵略者残忍杀害和折磨的遇难者表示深深的哀悼。我希望这样的事情永远不会在这个世界上的任何地方重演。我非常敬佩中华民族向世人展现他们沉痛历史的方式,没有表现出对侵略者的愤怒与漠视,而是促进了和平。愿中华民族繁荣昌盛,树立和平榜样。中国万岁。

译:走在纪念馆的小径上,我回想起了过去。仅仅是数字、面孔、名字和受害者的数量就足以让我的心充满悲伤。一想到这一切悲剧的始作俑者同为人类,我就非常恐惧。但幸存者李秀英的陈述“记得历史而不是仇恨”、“可以原谅但不能忘记”,让我的心情平静下来,希望和人性依然存在。过去无法抹去,但未来可以和平地迎接。在这次访问之后,我只是希望没有人会再经历同样的暴行。带着善意生活,通过我们的行动传播和平——让我们从自己做起。

——Rhema Rashmi Ladi

译:我参观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它保存和记录了日本侵略者对中国人民犯下的可怕罪行的历史,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纪念馆位于中国南京,一座曾饱受侵略之苦的城市,同时也曾是中国的首都。我看到了许多关于1937年发生的事情的展览和证据。

“来世要做花,做被人人呵护的花”

9月,我们含泪送走侵华日军“慰安妇”制度受害幸存者王志凤和杨奶奶两位老人。她们已随风而去,但她们永远凝视着这段历史,等待着正义的来临。

9月18日,侵华日军“慰安妇”制度受害幸存者现状纪录电影《二十二》在日本首映。国内上映时,片中老人尚有8位在世;截至日本首映前,片中老人仅剩1人。

“铭记历史,警钟长鸣”

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8周年纪念日,9月18日是九一八事变爆发92周年纪念日。在每一个重要历史纪念日,我馆都会举行仪式化教育活动。

我们还设置了#九一八事变爆发92周年#等微博话题,大家在网络中“云聚集”。“铭记历史,警钟长鸣”、“国耻不能忘,吾辈必自强”、“中华民族不可忘却的历史”……网友接力传递历史,纷纷抒写心中的感想。

“以刻刀为武器,以热血为底色,铭刻抗战历史记忆”

9月18日,“永远的铭刻——抗战历史记忆版画展”在纪念馆3号临展厅开展。通过版画艺术将“抗战中的版画”与“版画中的抗战”相结合,观众通过沉浸式观展,感受中国人民“抗争到底”的抗战精神。


联系我们 |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