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搜索表单

今天上午,2023“中国寻根之旅”夏令营江苏营系列活动走进纪念馆。来自于美国、加拿大、德国、西班牙、阿联酋等11个国家和地区的近300名华裔师生来到纪念馆。纪念馆是夏令营中重要的一站,身居异国却拥有中国血统的青少年回到故土“寻根”,共同感知这段不可忘却的历史。

华裔师生共同倡议

“炎黄子孙应牢记历史”

华裔师生来到公祭广场,全体低头默哀,向南京大屠杀死难者献花。江苏省侨联副主席艾卉等参加了仪式。

西班牙华裔刘星辰作为青少年代表,郑重宣读《倡议书》。

华裔师生共同倡议:

世界华裔同祖同源,血脉相连。作为炎黄子孙,爱好和平是中华儿女的底色。让我们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牢记历史、珍爱和平,与所有爱好和平的人们一道,以最大的努力让友谊的鲜花开遍大地,让和平的阳光普照世界,共同为世界各国人民的友好交往作出自己的贡献。

王韬涵、陈筱迪作为华裔青少年代表整理花圈挽联。

美国华裔王韬涵今年18岁,他说:“美国高中历史教科书中收录了有关南京大屠杀历史的介绍,我本人喜欢看历史影片,所以我对这段历史比较熟悉。”他表示,这次来纪念馆参观,内心受到了很大的震撼,“很多西方人不知道南京大屠杀历史,我想把历史真相告诉世界,唯有铭记历史,才能珍爱和平。”

美国华裔陈筱迪今年14岁,祖籍安徽宣城,她说:“外婆经常讲起中国抗战历史,她说过日本兵侵占南京后杀了很多人。许多美国人不了解当年发生在遥远中国的这段历史,今后我会告诉朋友们,历史真相无法被掩盖。”

沉浸式参观学习

“要把历史带回所在国”

一些营员表示他们在参加仪式前,对南京大屠杀历史了解甚少。领队老师说,在来纪念馆之前曾特意叮嘱孩子们不要穿红色或艳丽的服装,她说来纪念馆是为了纪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孩子们才恍然大悟。

大家走进史料陈列厅,一幅幅记录真实历史的文物、影像和图片等资料,重现了南京大屠杀历史。许多营员在参观后表示,不能忘却先辈历史,要把这段历史带回所在国,让更多人铭记。

德国华裔王文芊今年15岁,她曾听过约翰·拉贝的故事,“当时我便被拉贝先生的人道主义义举深深感动,南京大屠杀历史也给我带来了极大的震撼。”她表示,要延续拉贝先生人道主义精神,尽己所能帮助更多人。

营员中有一对中法夫妻。丈夫Hougard是法国人,他很喜欢中国历史,经常研读《毛泽东选集》。太太陈女士是福建人,是一位“新”江苏人,她称来到江苏就像回家一样。“我们全家来过南京很多次,非常喜欢南京,今天是第一次到纪念馆参观。我们认为南京大屠杀历史是非常沉重的伤心历史,应成为全世界人们共同的记忆。”

Hougard、陈女士夫妇

孩子们留言最多的是

“铭记历史”“世界和平”

大家来到悼念广场,走近横幅,认真写起心里的话。其中写的最多的是“铭记历史”“世界和平”。

来自迪拜的12岁华裔程珵用英文写下:“May we have world peace”,她说:“在课本上我不能去非常深刻地了解,但是在纪念馆中我看到一些画面、情景,感觉就像亲身经历一样。我最大的感触就是希望世界和平,永无战争。”

来自法国的余佳玥希望“世界平安”。她的爸爸是法国人,妈妈是中国人,这是她第一次来到南京,也是第一次深入了解南京大屠杀历史,她说:“我认为全世界的青年都应该谨记历史的教训,不要战争。”

寻根之旅

旨在让青少年做和平传播的使者

据悉,根据中国侨联统一部署,“中国寻根之旅”夏令营江苏营于7至8月份举办,在南京参访活动中,营员们将走访纪念馆、中山陵、云锦博物馆等地,体验传统文化,当中华文化的传播者。随后几天,营员将分赴无锡、常州、苏州、镇江等城市,寻访当地的抗战遗迹与民俗文化。

据江苏省侨联工作人员介绍,这些孩子都是在海外生活的华人华侨的子女,身体里流淌着中国人的血液,此次寻根之旅特别安排参观纪念馆,是为了让他们了解中华民族曾经受过的苦难,让他们成为传播和平的使者,等回去后,把南京大屠杀历史以及在纪念馆的所见、所闻告诉更多的同学和朋友。

联系我们 |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