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月历 | 愿一切美好,如“七”而至
在即将过去的六月
雕塑手绘图引发网友共鸣
端午假期来馆抒发爱国情感
两位幸存者老人与世长辞
……
许多网友和观众写下留言
感谢您的陪伴
请以下留言的网友看到后在评论区写下
“地址、姓名、电话、邮编”
我们将寄送紫金草徽章!
“看到这些雕塑我已红了眼眶”
6月25日,来自黑龙江的观众在留言簿上手绘了一幅我馆《家破人亡》雕塑图。作者名叫李慧雪,是一名美术老师,她说:“会把在纪念馆中的所见所闻讲给学生听,还会以纪念馆为元素,教学生绘画纪念馆建筑。”
视频发布一天后播放量就突破10万,网友纷纷留言,抒发心中的情感。作者也在评论区留言:“历史的齿轮不断向前,但不要忘记南京。”
“带孩子来纪念馆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端午小长假,观众前来缅怀遇难同胞,传承家国情怀。还有许多父母带着孩子来参观,将此行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一课。“每位家长都应该对孩子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纪念馆是来南京后必看的场所之一”“一幕幕画面都是南京大屠杀铁证”……远道而来的你们,写下的每一句感言,我们都收到了!
“愿老人一路走好”
6月,我们含泪送走南京大屠杀幸存者杨静秋、高恒发,老人们已化作天上的星星,愿你们一路走好。
幸存者正在老去,他们直面苦难的勇气、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激励了无数网友。
“感恩您做的一切,我们从未忘记”
6月9日是国际档案日。纪念馆特邀《程瑞芳日记》发现者之一、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研究馆员郭必强作客紫金草和平讲堂,为观众讲述《程瑞芳日记》这一南京大屠杀重要档案的发现过程。许多网友被程瑞芳的故事深深打动。
留言里的家国情怀
许多观众把纪念馆作为南京之行的第一站,他们还用手中的笔写下真挚的留言,一字一句都凝结着浓厚的家国情怀。
来自合肥的小学生卜安童在留言簿上写道:“勿忘国耻,砥砺前行!为祖国繁荣昌盛添砖加瓦。”她在学生后面用括号标注中国人,她说:“我想表明我们中国人热爱自己的祖国,绝不会忘记历史。”
“300000,这是多少条人命凝集的一个触目惊心的数字……”来自山东的梁同学说,实地参观纪念馆了解到的侵华日军暴行,比在历史书中看到的更详细、更震撼。
观众耿莫然写道:“从历史书上学到的知识和本人参观纪念馆的感受完全不同。作为一名新时代的中国大学生,更应该勿忘国耻,尽能力去振兴中华。”
观众褚思思写道:“揭开沉痛的伤疤,让我铭记过往的血泪,更让我明白当下的和平有多来之不易。希望所有的遇难同胞都能安眠,待下次,来到未来更繁荣昌盛的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