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搜索表单

6月2日上午8时30分,在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照片墙前,我们为南京大屠杀幸存者郑锦阳老人举行熄灯仪式。老人于2023年4月11日晚去世,享年95岁。

“时间证人”与她的证言

1937年,日军不断轰炸,我们就去了江宁。我的太太是小脚,年纪大,她的一个女儿精神不正常,放心不下,不肯走。有一天,几个日本兵闯进家里,对着太太的腿就是一枪,血流不止,只能用被子捂住伤口,一个星期后不幸离世。

“安民”后听说日本兵不杀人了,我们才回来。后来得知太太的女儿,即我的姑奶徐郑氏,被日本兵强奸多次。

看到日本右翼分子否认南京大屠杀史实,我特别气愤,我就想问他们,1937年你在南京吗?1937年没到南京来,你就没资格跟我说这个话。我太奶奶怎么死的,历史不是你自己捏造的!

昭昭前事,惕惕后人

老人的儿子曾昭容

曾昭容将老人生前所获的《从事教育工作三十周年荣誉证书》捐赠纪念馆

新中国成立后,母亲当了一名人民教师,耕耘在三尺讲台40余载,她把知识传授给学生的同时,把自己在南京大屠杀中的亲身经历告诉学生们。母亲把毕生精力投入到教书育人的事业上,更在有生之年为维护南京大屠杀历史真相而发声,为珍爱和平而呼唤。

郑锦阳学生深情回忆

1944年,郑锦阳从南京师范学院(南京师范大学前身)毕业,到新街口附近的小学任教,一直到1985年在南京钓鱼台小学退休。她培养了40余届毕业生,桃李满天下。

郑锦阳(前排左一)与学生合影(王裔华供图)

王裔华先生回忆:“郑老师是一位十分敬业、施教严厉的班主任。她了解每个同学的特点和心境,再调皮的学生也不敢在她面前造次。她一再强调,我们是毕业班,要对自己、对家长负责任,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学习上。”

许先生回忆:“郑老师语文课讲得很好,对学生学习抓得紧。她细致入微,会从每个学生的特点出发,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打好文化知识的基础,我们受益匪浅。我养成的文学素养和郑老师当年的教导分不开。”

我馆发布郑锦阳老人去世的消息后,她的学生在评论区留言。网友“韩工”留言:“郑老师个头较高,对我们要求很严格,她经常在我的作文簿上用红毛笔勾上许多小红圈,说明我这段文字写得好。有一次我家停电,我吃过晚饭后在煤油灯下写作文。我忽然听见郑老师熟悉的声音,是她摸黑来我家家访,她要我改正‘上课喜欢讲话’的缺点,学好语文、数学等课。”

网友“uncle濮”留言:“郑老师殷切教导,让我一生受益。小学时有不懂的问题,课后常到郑老师家请教,她家住在集庆路。她的儿子和我们差不多大,同级不同班。”

网友“幸运神珠”留言:“郑锦阳老师慈眉善目,是我父亲的小学班主任、启蒙老师,从事40余年教育生涯。”

老人的灯熄灭了

她已化作天上的一颗星

永远,陪着我们

联系我们 |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