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搜索表单

转眼间,4月将与我们挥手告别。这个4月,已故幸存者郑锦阳的学生回忆过往,美籍华人鲁照捐赠文物史料,“世界读书日”用阅读表达和平心愿,无数网友和观众写下留言……谢谢与我们分享。

“郑锦阳是我小学五六年级的班主任”

4月,我们含泪送走南京大屠杀幸存者郑锦阳。郑奶奶还是一位从教40年的教师,桃李满天下,她的学生在评论区留言,回忆与她相处的点点滴滴。

“南京大屠杀又添新证”

美籍华人鲁照宁时隔3年再次来到纪念馆,将他收集的98件(套)海外文物史料捐赠给纪念馆。其中部分文物见证了日军在南京的暴行,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和展陈价值。

网友留言:“希望把这些文物史料展出,让更多人了解日军罪行!”

“又是一年清明祭,聆听历史的回响”

今年清明节期间,“2023年清明祭南京大屠杀死难同胞丛葬地徒步”活动和《记忆的回响》短视频,在全网引起强烈共鸣。由我馆主持的#紫色追忆清明祭#、#南京举行丛葬地徒步活动#话题阅读量累计突破2亿次,实现了现象级传播。

这2亿的背后,有您对历史的铭记、对和平的助力!

“用阅读表达和平心愿”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纪念馆邀请南京学子、紫金草志愿者、和平宣讲小使者诵读经典篇章,用声音表达和平心愿;纪念馆还邀请南京大学教授姜良芹作客紫金草和平讲堂,为观众讲述威尔逊医生的义举,在阅读中感悟历史。

许多网友也在阅读中表达和平心愿,并在评论区写下阅读书籍的感受。

“在纪念馆,这些孩子经历了人生中很多个‘第一次’”

4月,来自江苏泗阳县的特困少年和来自西藏的藏族少年走进纪念馆。这些孩子大多是第一次走出大山、走出村镇,一位藏族少年用藏语留言:“铭记历史,珍爱和平”。

4月,还有全国各地的学子来馆开展“大思政课”教学活动,通过参观史实展、与幸存者交流、分享参观心得等方式,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网友纷纷点赞。

联系我们 |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