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组留言,重温我们的2022
时光默默流过,2022和我们说再见了。2022,我们用3000余条微博和130余篇微信,记录感动、振奋、震撼、怀念......
在我馆微博和微信公众号中,每日的网友互动量过百条。这些文字朴素中带着真挚,温暖中充满力量,一笔一画都表达着参观者和网友的心声。
由于篇幅有限,我们无法将这一年的留言全部展示出来,但所有留言我们都收到了!岁末回首,这些文字、这些情绪、这些表达,让我们深深感动。
“浸入式的参观体验让心灵得到洗涤”
每个开馆日早晨8:30,江东门的钟声准时响起;每个重要时间节点,我们组织仪式化纪念活动;面向青少年群体,推出仪式化教育活动……
“充满仪式感的浸入式参观体验让心灵得到洗涤”“在孩子的心中洒下和平的种子”……纪念馆既是铭记历史的阵地,也是传播和平的窗口。
“生命烛火逐渐熄灭,但历史痕迹愈发清晰”
今年,11位南京大屠杀幸存者、5位日军“慰安妇”制度受害幸存者离开人世,我们为老人们举行线上、线下熄灯仪式。
展厅中幸存者照片墙上的灯,暗了一盏又一盏。幸存者正在老去,但他们揭开“伤疤”、直面苦难的勇气,激励了无数网友。
“这场以国之名的祭奠,将我们的心连接在一起”
12月13日,是第9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这场以国之名的祭奠,将千千万万中华儿女的心连接在一起。
我们推出“点亮紫金草”系列活动,由我馆主持的#国家公祭#话题阅读数达到52.6亿,由我馆与新浪江苏联合主持的#国家公祭日#话题阅读数达到248.3亿。相关话题累计总阅读量达到427亿。
这427亿的背后,有您对历史的铭记、对和平的助力!
“南京大屠杀与我们每个人都有关”
今年,我们精心研发了诸多传播产品。相继推出“我爷爷奶奶的这十年”、“我和南京大屠杀有什么关系”两大专栏,前者从记忆传承的角度,讲述老人这十年来的故事,后者讲述与这段历史有关联的作家、研究人员、新闻工作者等人物。
我们还推出了“云说文物”系列视频,让我馆文物真正“活”起来;推出了“云上花开”系列短视频,以花喻人,表现幸存者群体、国际友人等群体;还推出了“守望幸存者”系列视频,深度挖掘老人背后的故事。
这些融合视频、音频、动图、H5等形态的产品,引发粉丝共鸣,他们纷纷留言。
“在他们身上,看到了铭记历史、维护和平的意志”
历史记忆是人们迈向未来的基石。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当下,我们与众多国际友人保持着密切的沟通。
85年后,国际友人的后代仍然心系南京,在国家公祭日到来之际,他们纷纷点燃蜡烛,缅怀逝者。
在日本,一些日本友好人士为传递历史而几十年如一日默默贡献着。他们在日本各地举办祭奠活动,向日本民众传递历史真相。
我们与张纯如的母亲保持着联系,在张纯如的生日和忌日,拨打跨洋电话,表达慰问与思念之情。
“用展览形式唤醒历史记忆”
今年,纪念馆继续打造临时展览特色品牌,用展览的形式唤醒人们对这段历史的记忆,更加懂得当下幸福生活的可贵,更加坚定对未来的信心。
4月29日,“铭记历史 开创未来——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85周年祭”书法作品展开幕;5月18日,《宁在——南京·和平城市记忆设计展》开幕;12月13日,《为了共同的记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海外征集藏品展》开幕。
这些融合历史与文化艺术的展览,给观众和线上网友带来诸多共鸣。
“带来深深的震撼和跨越国界的共情”
今年,许多外籍人士走进纪念馆,补上一堂南京大屠杀历史课。我们举办丰富多彩的活动,让这段历史生动地展现在他们眼前。
3月5日“学雷锋日”,外国志愿者们以歌声、朗诵与分享,点亮紫金草之夜。6月11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外国青年代表体验中国书法中的文化魅力,书写对未来的美好愿景。今年夏天,外国青年代表与南京市民,一同跟随策展人徒步读城,体会自然与历史的脉动。
这些活动给他们带来了深深的震撼,以及跨越国界的共情。网友纷纷点赞。
“担当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的新使命”
今年,我们深入开展仪式感、分众化、模块式教育活动,担当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的新使命,培育社会大众的爱国情、报国志、强国行。
我们继续举办紫金草云讲堂,邀请来自高校、文博机构、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为观众呈现了一场场精彩的讲座,生动展现历史故事。
630名南京学子在出国留学前走进纪念馆,接受爱国主义与和平学教育,上了一堂特别的“行前一课”,他们成为“和平种子”的播撒者。
夏天,紫金草研学课堂、“紫金草宣讲小使者”训练营在纪念馆相继开课,倾听历史故事、磨练讲解技能、制作紫金草……200余名孩子收获颇丰,他们成为了“和平小使者”。网友纷纷点赞。
“开展史料外译和文物收藏工作,向世人传播历史”
今年,我们继续加强史料和研究成果外译外宣,并深化文物收藏、鉴定、研究工作,充分挖掘文物价值。
国家公祭日前夕,《南京大屠杀史》(哈萨克文)(西班牙文)《南京大屠杀国际安全区研究》等2022年南京大屠杀史主题出版物与读者见面。纪念馆推进南京大屠杀专业期刊多语种版本,开展南京大屠杀史外译和海外发行。
今年,纪念馆新征集文物史料453件(套),包括侵华日军《阵中日志》、“荣第1644部队”相关照片等在内的重要文物史料入藏我馆,公布了日军“慰安妇”制度罪证、日军实施细菌战罪证、日本推行军国主义教育佐证等“铁证”。
“为坚守岗位、默默奉献的他们点赞”
为给世界各地的观众提供最优质的参观环境,全年来工作人员坚守一线,还有一群紫金草志愿者,在场馆各处协助工作人员为观众提供服务。
今年夏季,南京炎热酷暑,40℃高温下每天依然有4000名观众远道而来。为确保参观体验,纪念馆党员先行,为观众提供精细化服务,提升入馆效率和参观体验。
面对疫情防控新形势及新情况,我们科学统筹安排,保证各个岗位正常运转,做好预约参观、安全检查、秩序维护、场馆消杀、设备巡检等各项工作,全力保障场馆平稳有序运行。
这些“常规”举动,被远道而来的观众看在眼里、记在心中……
谢谢你们,为铭记历史、珍爱和平所做的努力。我们将继续以史为鉴、开创未来,踔厉奋发、勇毅前行。2023,留言月历将继续陪伴您,欢迎大家给我们留言。